“十三五”期间,石嘴山高新区按照市委、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落实工业经济发展各方面重点任务,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链延伸、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创新驱动、基础配套、营商环境等各项指标持续向好,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园区发展面貌得到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更上台阶。
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面对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新冠肺炎防控等不利因素影响,抓好产业引导、项目服务、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预计2020年底,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9.4%。“十三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3%,新材料、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较“十二五”末增加54亿元,产值占比达到82%。累计新增规上企业29家,总数达到70家,较“十二五”末增长了70%。
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坚持按照“谋划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累计实施各类建设项目209个,累计完成投资112.7亿元,相继引进建成了杉杉能源、盈氟金和、大窑饮品等重点招商项目。2020年共实施各类项目63个,锂电池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博石高科、金晶太阳能光伏面板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劲动力。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转向要求,加快推进“四大改造”步伐。五年间共计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改造项目100余个,开展企业对标47户,两化融合贯标企业7家,实施自治区级互联网+制造业和机器人推广应用示范项目9项,新增工业机器人、机械臂54台(套)。2018年以来共建成绿色工厂9家,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4家,创建总数居全市第一,自治区前列。推动天地奔牛超重型智能控制刮板输送机和东方钽业钠还原钽粉两项产品争创成为国家单项冠军,创建数量占到自治区一半,维尔铸造中国标准动车组铝合金枕梁装车试跑,天地奔牛、西北煤机、昇力恒国内首台(套)设备相继研制成功,投入市场,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大幅跃升。
科技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和平台建设,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累计实施自治区及以上各类科技项目218项,2019年度R&D经费投入强度达2.47%,位居全区第三。“十三五”末,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将达22家、小巨人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7家、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1个,科技企业、创新平台总数较“十二五”末均翻了3倍以上,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充分彰显。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积极争取中央老工业基地改造、自治区低成本化园区建设等资金,先后谋划建成杉杉能源110KV变电站、高新区固废处置场、企业集中供热等一批低成本改造项目。2020年乘势而上,相继实施了贺兰山南路拓宽工程、核心区排水管网完善工程等13个基础配套项目,园区配套基础更加健全,项目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面貌大幅提升。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加快“僵尸企业”处置和落后产能淘汰。2018年以来共清理华亿镁业、北方重工等“僵尸企业”48家,腾退低效土地3320.7亩,退出涉煤企业42户,淘汰落后产能10万吨。2020年开展园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相继实施道路补绿增绿、工地扬尘整治、厂区美化亮化等工程,生态环境面貌大幅提升,认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围绕改革下放的37项经济管理权限,成立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落实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推行全流程办代办服务和全过程跟踪包抓机制,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实现了企业办事不出园区。2020年围绕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加强纾困政策落实,累计争取国家、自治区等各类资金2亿元,其中企业资金近1亿元,帮助企业快速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焕发发展活力。
国家小型微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石嘴山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按照市委、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契机,加快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指导单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单位: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世纪大道566号 联系电话:0952-2167816 电子邮箱:szsgxqbgs@163.com
宁ICP备06000241号 宁公网安备 640202000001 网站标识码:6402000031 网站地图